【大众日报】透过“合肥模式” 烟台业达城发集团如何走好新型产业投资之路?-媒体报道-烟台业达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返回

【大众日报】透过“合肥模式” 烟台业达城发集团如何走好新型产业投资之路?

时间:2022-12-15 浏览:4700

210316小格式.png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求,深入实践集团“14211+3”产业布局思路,实现集团高质量发展,近日,烟台业达城发集团党委委员、董事、总经理助理元渊接受记者专访,以近期产业投资领域热点话题“合肥模式”为切入点,结合三点问题,探讨了该集团如何开展产业投资布局,走好市场化转型之路。

什么是“合肥模式”?元渊介绍说,2010以来,合肥通过以投资引领产业培育的新模式,打造了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成功完成产业升级,实现了GDP规模的突飞猛进,这种新型的产业投融资模式也被称为“合肥模式”。其基本逻辑,是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以搭建资本桥梁为切入点,地方政府通过财政增资、国企直投、组建参与投资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服务于地方产业培育,待产业形成规模后,国有资本通过市场化手段安全退出,转投其他产业,从而进一步延伸区域产业链条。

“合肥模式”如何取得成功?元渊认为,“合肥模式”成功的核心在于其统筹兼顾的底层逻辑和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以国有资金为杠杆,撬动社会资金的投入,共同致力于新兴产业培育。

统筹兼顾的底层逻辑。从地方发展的角度看,“合肥模式”通过产业升级增强了地方的综合实力,引进并培养了一批高精尖企业,逐渐形成了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改善了民生福祉事业,更好地满足了当地人民生活的需求;从经济效益方面看,“合肥模式”有效保障了国有资金的增值保值和社会资本投资回报,通过投资京东方、长鑫、蔚来汽车等项目,收益及浮盈均超过千亿。由此可见,“合肥模式”值得借鉴之处在于该模式有效兼顾社会发展与金融回报,国有资本与社会资金同时实现了价值的提升,既发展了地方经济,又获得了可观的投资回报。

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合肥模式”的运营机制主要为政府通过国企平台,联合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打造产业基金群,通过直接投资、组建和参与各类投资基金,并以此为杠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大规模基金集群。由专业团队对基金进行运营管理,将投资方向瞄准新兴战略产业,产业培育起来后国有资本通过市场化方式安全退出,再投入到下一个产业项目,实现良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社会资金的投资回报。

从“合肥模式”到“城发模式”,我们还有哪些路要走?

“十年的产业发展经验,让合肥一跃成为产投网红城市,引入培育京东方、长鑫、蔚来汽车等一批龙头企业,实现了产业链的提质升级,从本质上讲,这就是创新。”元渊表示,作为城投公司的业达城发集团,面对传统行业的低利润水平和日趋增长的债务压力,积极探索产业投资布局、加速完成市场化转型迫在眉睫,透过“合肥模式”,如何打造一条适合集团的产业投资之路值得深入思考。

精准定位,科学决策产业投资项目。做好产业投资,首先要解决的是“投什么”的问题,产业布局要避免“摊大饼”式的发展,要明确集团目标定位,结合集团资金能力,瞄准重点行业企业集中发力。一方面要结合区域产业特点进行布局,集团地处烟台黄渤海新区,放眼新区产业版图,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集团应结合区域产业特色,瞄准核心企业产业链条积极延伸布局,形成集群效应释放强劲的发展动能;另一方面要瞄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重点培育的对象,多处于市场与技术双重领先地位,未来成长潜力较大,但与大企业相比,其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更需要资金的投入,以保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国资引领,打造产业投融资新模式。确定了投资目标,解决了“投什么”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的是“怎么投”的问题。在传统模式下,集团直接通过股权买卖的方式进行投资,决策程序复杂,往往错过了资本进出的最佳窗口期,我们可以借鉴“合肥模式”,充分发挥基金优势,探索一条产业投融资新模式。

基金的运营模式灵活高效,能够吸纳更多社会资金的投入,通过市场化规则由投委会进行决策,能在有限时间内迅速完成决策,效率更高,有限合伙基金的组织形式,能够实现国有资金进退自如,更加便捷。在具体操作时,集团可以联合财政、其他平台公司或头部金融机构等,成立产业引导“母基金”,并主导或参与设立若干“子基金”,以此为杠杆,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从而形成大规模基金集群,通过专业管理团队,进行产业培育投资。在达到退出条件时,依法依规通过上市、股权转让、企业回购及清算、份额退出等市场化方式安全退出,完成资金积累再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在完成产业培育的同时,还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做大做强。

提质升级,发挥园区产业集聚效应。股权投资不只是资金的投入,还有投后的产业赋能和增值服务,从而带来市场资源、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等其他资源的注入。集团可以发挥在园区建设和运营方面的优势,打造“园区+创投”的创新模式。一方面,我们通过投资核心企业,并为其量身打造建设配套产业园区,通过加强综合配套能力、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内容等方式强化要素保障,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从而吸引产业链上下游和其他同类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资本投资收益外,作为园区建设方和运营方,还能享受到工程收入和运营服务收入等增值服务收入,拓展集团市场化收入增长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产业园区优势,打造企业孵化器,通过租金优惠等方式参与企业前期投资,为新兴产业和初创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打造一批中小微创新型科技企业,并分享其成长带来的红利。

元渊最后总结指出,完成市场化转型,打造可持续的自我输血能力是集团未来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集团一定要用好产业投资这一利器,不断开辟新思路、探索新模式,牢牢把握住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窗口期,培育打造一批高精尖科技企业,带动就业和产业升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分享到: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