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黄渤海】国企五年“答卷”
6月13日,是个重要的日子。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万华烟台工业园视察,对国企改革和自主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
五年过去,那些重要指示,言犹在耳,闪耀着思想的光芒——
“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
“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以贯之,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向前……”
“要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要有这么一股劲,要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和追求,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
五年过去,黄渤海新区的万华化学、泰和新材等市级和业达经发、业达城发等区级国企发展朝气蓬勃。国有企业,成为新区产业发展主力军;新区的良好政治生态、产业生态、自然生态,也在助力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万华化学和泰和新材都是老牌的烟台市属企业,前身分别是成立于1978年和1987年烟台合成革和烟台氨纶。企业几经沉浮,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新时代又都在机制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征程上,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二者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化学工业领域,在一些产品上还有上下游关系。
“化学,让生活更美好”。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化学是研究物质从量变到质变的科学。
五年来,在万华和泰和,发生了许多奇妙的“化学反应”——
万华化学成长为山东上市企业市值第一;成长的脚步,从烟台中部一路向西,位于磁山北麓的万华全球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投入使用,位于大季家的万华烟台工业园二期生产红火,位于蓬莱的低碳新材料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从老厂区,到新园区,从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到低碳产业园,万华的跨越式前进越跑越快。
泰和新材致力2021—2030年“三轮倍增计划”,到2021年底已实现营收44亿元、利润9.7亿元、资产规模8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顺利完成首轮倍增;权属企业烟台民士达特种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成功在北交所上市,成为国内“芳纶纸第一股”;位于八角湾的新总部大楼如今已现雏形,整个建筑像一座风帆,引领泰和驶向黄渤海,驶向更远方。
“五年来,总书记视察万华时提出的殷切希望,我们时刻牢记在心。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们坚定前行,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增太说。
泰和新材党委书记、董事长宋西全说,去年底,在烟台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公司实现从“市管企业”到“市直大企业”转变,成为烟台市2家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国有企业之一,“我们要为烟台的国企改革创新蹚出一条新路。”
“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要有这么一股劲”“不断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万华和泰和人牢记在心底。
万华化学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异氰酸酯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2022年营业收入比2017年增长2.1倍,达到1655亿元,净利润连续6年超百亿,在全球化工50强排名中列17位、较2018年跃升26位。万华把技术创新作为第一核心竞争力,重点培育前瞻性、原创性核心技术,在保持MDI技术全球领先、产能和市场占有率全球前列的同时,由单一的MDI产品拓展到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新兴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取得专利5000余项,攻克了一大批产业关键技术,其中国外“卡脖子”技术30余项、国际首创的10余项。
泰和新材目前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基地,拥有氨纶、间位芳纶、对位芳纶三大产品为主导的10个产品体系。其中,间位芳纶工程产业化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相关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仅此一项技术突破就为企业创造利润5亿元;对位芳纶工程产业化技术一举打破国外40余年技术垄断,扭转了我国科技基础材料受制于国外企业的被动局面。
高端化工产业是烟台市确立的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也是黄渤海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万华和泰和还积极参与黄渤海新区重大产业布局,无论是在栖霞“类飞地”松山园区,还是在蓬莱低碳新园区,两大企业都携手同行,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联同上下游企业,谋划和布局产业生态链,形成产业生态圈。
总书记视察后的第二年,这里对区属国有企业进行了一次历史性改革重组,将34户企业重组为业达经发和业达城发两大集团公司,一个侧重产业经济,一个侧重城市建设,各有侧重,分进合击。
很多人到了黄渤海新区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叫“业达”的公司特别多。业达,YEDA,是黄渤海新区主体——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英文Yant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rea的首字母简称。由此也成为了两大国有企业的名字。
业达业达,事业发达,产业发达。黄渤海新区将国资国企作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国企发展与区域战略紧密结合,在服务动能转换与城市品质提升中奏响改革效能释放乐章。
业达经发集团设有金融控股、创新创业、招商发展、能源供应四大业务板块,承接实施黄渤海新区重大产业战略,助力新兴产业的招引培育和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构建起“市场化招商+双创载体供给+类金融支持”于一体的产业引育体系,在金融服务、人才服务、招商服务、供暖服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企业与城市是共生发展。业达经发集团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导、带动、扶持作用,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搭建起“股权投资、融资担保、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多元化类金融服务体系。累计认缴投资30.4亿元参股41家企业,招引宝雅新能源、经海渔业、夏研科技、达闼机器人等产业项目落地,助力九目化学、显华科技、台芯电子等区内优质项目快速崛起;累计认缴投资18.4亿元,参与创新创业基金、毅达创投基金、烟台生物医药母基金等23只基金,基金总规模达168亿元。推出“信保贷”“关保通”“汇率保”“订单贷”等融资担保新产品和知识产权证券化、租赁资产证券化等金融产品,上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业达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人才是一个城市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既引进人才,又留住人才”是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业达经发集团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业达国际人才集团,立足“3550”战略体系,推出“业达人才码”“业达青才卡”优才服务和惠才举措,围绕人才服务、创业、投资、安居、教育,不断优化服务软硬件,累计投运平台载体78万平方米,投资80多亿元推进烟台八角湾中央创新区国际科创中心、烟台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等12个重大项目建设,为构筑自贸区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业达城发集团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综合性现代化城市运营集团。主营业务下设“城市更新建设、城市运营服务、会展文旅及海洋经济、资产资本运营”四大板块。
近年来,先后主导业达城市广场、会展中心等项目,完成11所学校代建。目前,总投资363.69亿元的59个在建及新建项目(包括基建类、股权类、基金类),均有序开展中。
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是烟台黄金滨海岸线上的新地标和烟台会展文旅新名片,自去年5月以来,业达城发先后在这里承办了各类会展会议42场,完成参观接待190场。与央视频合作,成功举办2022烟台国际葡萄酒节,“烟台,让世界微醺”叫响全国。今年五一期间,举办烟台黄渤海迷笛音乐节,接待游客约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2亿元。
“十四五”期间,业达城发将着力推进“14N11+3”产业体系——以烟台国际葡萄酒城为统领全局的战略支撑项目,谋划高端装备设计与制造、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食品谷、骅达冷链四个产业园,同时筹划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孵化园,建设LG地块等精品城市更新项目,打造奥飞国漫海岸和黄渤海新区智慧农业产业园项目,推进学前教育、养老、公益性公墓三项民生事业。
在新区民生事业方面,业达经发和业达城发积极扛起国企责任。经发承担了全区的供暖任务,确保寒冬里暖流进万家;城发承担的养老、幼儿园、学校、公墓等民生事业,侧重点关注“一老一小”。
笔者从黄渤海新区财政金融局了解到,去年底新区又重组了一家区属国企黄渤海建设发展集团,其在做强做优供水主业基础上,将考虑对水业相关业务进行梳理、优化和调整,争取做成集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水源、水利工程等一体化的大水务,同时业务还涵盖资产运营管理、根据需要参与相关开发建设等。